幻乐之城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幻乐之城又名:

分类:真人秀 /  中国大陆  2018 

简介: 《幻乐之城》是湖南卫视和酷博特文化联合打造的全新原创综艺。

更新时间:2019-05-13

幻乐之城影评:四谈《丑》:拉康、镜像理论和《丑》

在前三篇分析里,我从故事情节、故事结构和人物成长曲线简要分析了《丑》。但这部简短却不简单的短剧,绝非三言两语可道尽。近来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了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故再次提笔,记录拙劣的学习心得。
1 拉康和镜像理论
拉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此不对此人生平做过多介绍,有兴趣可戳拉康_百度百科镜像
理论是拉康提出的重要理论,其主要点如引用。
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之后才进入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阶段。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其对镜像阶段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上的。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与扶持。然而,它却能够认出自己在镜中的影像,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其具体过程是,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 而在此之前,婴儿还没有确立一个“自我”意识。从镜像阶段开始,婴儿就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换句话说,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了“他人是谁”,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在他人的目光中,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 拉康的镜像阶段从婴儿照镜子出发,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称为镜像体验。
简单总结:拉康认为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辨别“镜像”的过程,包括认知、识别和自我意识形成三个阶段(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和后镜像阶段)不仅限于心理学,在文艺作品分析和批评的领域,拉康的镜像理论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将从镜像理论切入,分析丑的成长过程。
以上涉及理论知识部分都是瞎瘠薄扯淡,如果对理论有兴趣建议阅读书籍文献,千万别信我信口胡说。
2 再讨论丑的人物线
我在“三谈丑”中简析过《丑》的人物线,因为探讨重点和切入视角不同,不作深度引用。在这偏文章中,我将从镜像理论入手,重新整理丑的人物线。 作为《丑》的主角,身上同时承担了叙事任务和塑造人物。本文只谈塑造任务。
在前期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丑遵循着压迫-觉醒-反抗的模板。故事的开始,丑以一个“边缘者”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之中,作为剧院中可有可无的一员,他一方面对舞台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抢戏、第一次谢幕,Fig2.1-2.3),另一方面又因行尸走肉的生活而麻木(藏钱Fig2.4、买醉Fig2.5)。











人物成长的契机是女孩的出现。
女孩带来了玫瑰花,在填补了丑空虚的精神世界,并满足了他的精神需求(玫瑰花作为表演的“馈赠”,代表了一种符合丑内在价值观的肯定和精神支撑)。
丑在和女孩增进感情的过程中,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装满玻璃瓶的玫瑰花代表的是丑的精神世界的丰收。而外界的压力(剧院老板)则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作为真正唤醒丑自我认知的契机,殴打女孩的老板和受伤的女孩,唤醒了丑压抑已久的精神世界。他开始反抗,开始将精神需求投射到物质世界中,开始向现实宣战(维护女孩)。
人物线最终以丑的释然、成长和超脱告终,丑用钢琴回馈女孩的陪伴,并致敬重塑的自己,彻底完成了人物的成长。故事之后的部分,则不完全涉及人物成长,过多的是叙事和主旨升华,故不在此讨论。
3 丑的镜像以及丑和镜像
在剖析丑的人物线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丑的成长过程完美兼容镜像理论。丑的成长过程,是对镜中的自己从识别到认知最后到同化的完整过程。本节重点分析这个。
3.1 前镜像阶段、发现和投射
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的开端,是开始注意和认识“镜中人”。丑亦然。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镜像,是他在酒馆之外[Fig2.1]。
女孩一闪而逝的身影让他想起了谢幕后收获的玫瑰花和掌声。这是他第一次跳出冗杂沉重又苟且的现实,审视镜中的“人影”。女孩和玫瑰花共同触发了丑的审视。这一阶段里,丑识别到“人影”,并对其产生了好奇和向往。
与其说吸引丑的是女孩和玫瑰花,不如说是丑在生活压力下逐渐丢弃的自己。作为一个契机,女孩的出现,使得丑注意到了这个“镜像”。



作为意象,女孩和玫瑰花是丑精神需求的具体体现,是丑内心的投射——而这个阶段的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3.2镜像阶段:认知和移情
识别阶段的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镜像是自己。潜意识驱使他接近和认知镜像。丑在和女孩接触的过程里实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这一反他麻木的初始状态。他开始为此踏出安全区,开始反抗,以及享受反抗[Fig2.2]。



丑是一个向往舞台而又无缘舞台的演员,他与舞台唯一的交集在短暂的收钱过程里。女孩的出现唤醒了他的精神需求,他开始审视镜像,也开始审视自己。镜像的出现让他真正开启了自我认知的过程。——他需要观众,他需要玫瑰花。


他真正认知和认同这个镜像的契机,则是外界的压力。环境的急剧改变。老板这个意象代表的是毫不留情的现实,面对如此倾轧,丑终于认识到,镜子中那个需要“表演”,需要“认同”,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身影,其实就是自己。所以,当追求遭到侵犯的时候,他拿起了武器。


丑不是没有犹豫,但几相撕扯中,愤怒终于战胜了恐惧[Fig2.5]。
他触摸到了镜子中的人,这一次他坚信,那就是自己。他凝视的,他向往的,始终是他忽视的自己。



所以,他出手了。
3.3 后镜像阶段:同化和成长
从镜像的发现到识别,故事进入了人物线的小高潮,丑也完成了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这一次,他凝视着女孩,或者说他凝视着自己,则不再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





当丑开始认同镜像,或者说镜子中的丑自己时,他就完成了镜像的同化和自我的认知,他实现了角色的破而后立,他完善了人格,完成了成长[Fig3.8-3.9]。




4 一个小问题:女孩和镜像的关系
在丑的成长过程里,女孩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女孩和镜像的关系是什么呢?
女孩是镜像,她是“镜像”在现实中的投射。她和丑关系的推进,象征着丑发现镜像、认知镜像和同化镜像的过程。
但女孩又不是镜像,她还承担着镜像之外的任务。她肩负着丑价值和意义,她也是给予丑指引和慰藉的独立角色。很多人认为,女孩是“丑”自己,女孩和丑的相遇,是梦境中跨越时间的会面。我倒认为这点合理与否无需探究,女孩本就同时担负着丑“自己”和“自己”之外的任务,角色的二重性将观众引向不同的解读角度和结论,这是非常正常的[Fig.4.1]。



5 小结
作为文艺作品分析方法的一种,镜像理论给出了一种《丑》的解读方式,也解释了很多其他方法无法解释的内容。“镜像”是丑自我认知过程的象征,也是丑完成人格成长的重要元素。
《丑》这个作品本身带有非常多的隐喻,同时掺杂了现实和抽象成分,具有解读的多样性,这正是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6 致谢
特别感谢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饼老师和朱一龙学研究委员会对本文的大力支持。鞠躬!
---
2019-5-13 08:12:06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