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诀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寻龙诀又名:乌尔善版鬼吹灯 / 鬼吹灯之寻龙诀 / 鬼吹灯 / The Ghouls / Mojin - The Lost Legend

分类:剧情 / 动作 / 奇幻 / 冒险 /  中国大陆   2015 

简介: 上世纪80年代末,胡八一(陈坤 饰)、王凯旋(黄渤 饰)与Shirley杨(舒淇

更新时间:2016-01-24

寻龙诀影评:《寻龙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前景


公元2016年,中国农历乙末(羊)年的腊八节这 偶然地在电影院看了部电影《寻龙诀》。

说“偶然”有几层意思,
1,请参看我的上一篇微文《强烈要求把“腊八节”定为俺大中华的法定节假日》。
2,我喜欢看电影,但是,从有了“市场经济下的电影院”后,就看得越来越少了,主动买票看的,就更少了。
我喜欢看电影,这源于我的生长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父亲是电影人,生前曾任职长春电影制片厂、辽宁电影制片厂。跟着父亲出去拍过电影,经常和父亲一起看电影,看最新上映的电影,有国内的国外的,比如,电影《少林寺》,就是在还没公映前,只有少数有“特权”的单位才可以看,借老爸光,享受了把提前观影特权。最重要的是每次和老爸看电影回来都要热烈地讨论一番,从电影的摄影技法到电影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等。

社会环境,哈哈,想想我看的大多数电影都是坐小板凳看的,都是免费的。(跑个偏,我不知道,我现在到底是穷了,还是富了;社会是进步了吗?!不知道现在农村孩子能看上免费电影不?)
从会拿板凳开始,国内上映的片子几乎一部不拉地看啊!挺怀念农村那种屏幕两面都能看的电影的。。。。后来到了城市,大学俱乐部放映的电影,也是拿小板凳坐在最前排看的,一周一部。这期间,在三观能建立的时候,刚巧看了很多经典的国外的片子,尤其是国外。
比如《雾都孤儿》《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简爱》《追捕》《望乡》等等。。。那个时候,还“听”了很多电影,电台会放电影录音剪辑,那时候的外国电影翻译、配音,现在看,可以说空前绝后了。乔榛、丁建华、童自荣等老一辈的电影配音百听不厌,可以单独做为一门艺术来欣赏。那时候,人们做事兢兢业业。现在,这种严谨的态度都去哪了?!

3,后来,电影越看越少了。主动去电影院看的就更少了。但是还好,一些典型的片子,各种偶然还是在电影院看了的。
看电影越来越少,一来,是觉得没啥可看的。(后面会展开说),二来,可能是收入低吧,总觉得电影票有些贵。三呢,看电影,有些舍不得时间了。尤其,现在在路上,会觉得看电影好费时间啊。不过,我是个随性的人,如果电影足够好,我还是愿意花时间的,而且,走到今天,我越来越随心,没有计划路程,只要开心,看电影也是路上的一部分。
上面我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写了为什么这部电影是“偶然”看的,看似有点跑偏,实际上,和今天的题目还是有关联的。
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电影市场(事业)的进程。也可以佐证我后面要说的结论“电影审核部门的导向作用和责任是很大”。还可以说明,我今天写这个题目是有资历的。。。!

走近影院,服务生递给一付眼睛,哦,原来这部电影是3D的。嗯,心里瞬间有点小平衡。因为,我总觉得现在网路这么先进,2D电影,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电脑、手机、平板,随时随地看,只有3D的电影,才有必要去电影院看,也算对得起那票价。
此处,扣个小题。电影院的未来是3D,就像网络趋向移动互联一样。

坐定之后,戴上眼镜,眼睛各种飞行物扑面而来,跟着演员仿佛行走在美国街头。。。,于是,我感叹:“3D效果不错,是哪个国家拍的?是合资的?还是中国独资的?也就是是和外国合作的还是独立摄制的!”


此刻,大屏幕上,才打出片名。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影片的场景、画面充满了想像力和震撼力。
感叹“这都怎么弄得啊?!在哪选址啊?!得花多少银子啊?!”
要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搜了一下“寻龙诀”,看到部分答案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影片,算不上巧妙,也不牵强,融入了高深莫测的中国文化元素。

<图片10>
<图片11>
彼岸花,影片中唯美悬疑的线索(道具)串联着时空,古今中外。

<图片12>
<图片13>
影片把各个层面的人都照顾到了!连鬼都没放过。
知青,现在国内当家的一代人的情怀。(3、4、50、60后)
大片,当家的儿孙的大餐(80、90、00后)
偶像、爱情、、猎奇心、悬疑、阴阳两届(从远古到今天,鬼到人都包括了。70后,好像有点尴尬,就把他们归类到这里吧,他们对爱情和偶像还是比较在意的)
所以,它应该是很好地迎合了市场。就商业片来说,它成功了。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我想说的是,《寻龙诀》不仅仅在商业上成功了,

《寻龙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前景。

说电影前景,就不能不说美国电影,美国大片。
说美国电影、美国大片前,先弄清楚电影是啥?!

电影是借助光电影像表达、诉说人类思想、情感的。(浦氏理论)
诉说人类思想、情感的,就是说好的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编辑、剧本。
然后,借助好的光电影像来表现、送达给观众。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浦氏理论)

那是不是两者缺一不可呢?!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认为是两者缺一不可的。
写这个影评时,想起不久前,刷屏的“冯小刚到影院看速7,说他和太太没看完,看不下去了,提前离场,说看半天,影片中没看到人心。之后,被影迷反炮轰,而且影迷的言辞相当的狠,有说他老了,有说他不是拍这类电影的,不懂。。。”的事。当时,很理解冯导的”提前离场“和说的”没看到心“,所以,当时这个消息也只是看了个标题,也没深究。

我觉得美国电影大多数缺少思想性,剧情简单。包括大片。(这应该就是后文冯小刚的太太徐帆说的“在速7中没看到人心”)而且人物造型很格式化,这种格式化的程度不亚于中国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革命电影”,非常像。正面人物必须长得高大端正,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就像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小品,朱时茂就只是适合演好人,陈佩斯只适合演坏蛋。

美国的大片,光影技术运用得相当好,画面的冲击力很强,对人的感观刺激强烈,从而短时间强有力地表达了人的某些情感。这有些像重庆主城的火锅、鸡杂、毛血旺。乱七八糟的材料包在一锅的红油里,麻辣鲜香,初吃真的是味蕾打开,爽,过瘾!可是,如果时不时地,天天吃,让你拿它当主食,你就会觉得吃来吃去就是海椒、麻椒、味精、咸盐混合一体的调料味。重庆人民也不天天吃它,只是偶尔的偶尔吃一次,爽一下。大多数人们的菜肴越来越趋于清淡。而烹饪的最高境界是做出菜的本味。
请注意我的用词我说的是“大多数人们”,不排除有从小养成习惯了,培养出坚实的味蕾,固执的就是好这一口。所以不能认为所有的人都只是品尝一下、或偶尔吃一下火锅等这类食品,不能说这类食品不好。这个认知是在要写这篇影评时,才意识到的。就像此前我不是特别喜欢美国电影和大片的,大片,看一两部就可以了。

本来是想把冯导”喷速7“找来为佐证之前的观点”美国大片“不是好电影,光影技术和剧本表述,二者是好电影缺一不可的。同时,也想弄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影迷会反喷冯导。于是,上网搜了搜”冯导喷速7“这件事。


原来,事件是冯导座客一电视节目,在节目中说了自己和太太去影院看”速7“的感言。(有很多视频大家自己搜)

<图片19>

看到此,我依然认为冯导没错,而且更加觉得太太徐帆是个有品位的女人(跑个小偏,给大家推荐冯小刚写的《我的太太徐帆》)看来,冯小刚是一个幸运的男人,取了个知书达理、懂文艺、懂电影的太太。也可算是中国影业的幸事。

下面是影迷反喷冯小刚的节选,

<图片20>



那么影迷说的”速7“的最后”有人心“的十分钟是什么呢?我在新浪搜到林涛侃大山的一篇文章《冯小刚炮轰<速激7>为何反遭骂?》说得很清楚,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搜来看。我截取一小段。
<图片23>

好了,现在进入本文的核心。借助分析”冯导喷速7挨骂“这事,说明《寻龙诀》为什么能让人们(我)看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前景。
重要的事说三遍:
电影是借助光电影像表达、诉说人类思想、情感的。
诉说人类思想、情感的,就是说好的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编辑、剧本。
然后,借助好的光电影像来表现、送达给观众。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浦氏理论)

徐帆对电影《速7》的评论:“我觉得这个科技发展啊,镜头之厉害,让你每根汗毛看得特别清楚,但是它怎么就让我看不到人心?”
我知道徐帆和冯小刚要表达的意思。
造成他们被骂的原因首先是用词不当。
如果只是两口子聊天,说在影片中“没看到人心”这句话是一点错误没有的,就算他们说的是这意思。这里的人心可以理解为情感。情感拆开来说,就是心情、感触。包括光影画面带来的感观刺激,更主要说的是“小众”赛车手的人生。没有谁能完全理解谁。人们只理解他们所经历的。就连上帝也一样,记得《荒漠甘泉》的作者考门夫人说过“要有一位博爱仁慈的神,必要先有一位受苦受难的主。”
在路上,我遇见过喜欢赛车的人,坐在摩托车上“飚”过两回车,能理解一点儿他们的心情,也只是理解一点儿。就像我,一个女子,一直一个人在路上,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说,徐帆没看到这些小众人的心情,是正常的。
而如果把这话说给喜欢赛车,喜欢大片的人,恰巧《速7》的男主演还出意外死了,他们的男神走了,走得又是那么的壮烈,还恰巧,徐帆和冯导没看到关于他们“男神”走后,是怎么完成这部片子的影片的后十分钟。如此悲痛的心,你们却没看到,不亚于在伤口上撒盐,这部分影迷有点过激反映也是正常的。

当把两口子的这段观影感受拿到了与影视有关的文艺节目上时,我想徐帆和冯导说的“没看到人心”就不是没看到“小众的心情”,而是说没看到带有普遍性的有启示意义的耐人琢磨的人性。

(在此,我再次呼吁媒体、知名人士、我们每一个人,审慎用词。顺带我说一下,陈道明有篇文章挺火的,但是,如果细心看,文章中,混淆了“知识”和“文化”的概念。)

让我们看看冯小刚导演为什么会把两口子的大片观感拿到电视节目上讲,又为什么会遭骂。
遭骂原因之一,上面说了,伤害了小众爱赛车人的心。
现在,说另一个更大的原因。那就是一个时期以来,电影审核部门的导向问题。
对国内影片来说,电影审核部门不支持鼓励,甚至限制深度挖掘思想性的片子,所以,国内电影大多停留在“小品”的层面。这个小品是褒义的,“品”是我们吧嘚嘴,还能觉出点滋味。
我比较喜欢冯导的《手机》,其他的片子,哈哈一乐,也不错。而且这种乐,不是被直接咯肌的。姜文的《让子弹飞会儿》《一步之遥》,从片子,可以看到导演的敬业的勇气和追求人性真善美的心。
。。。。。
对国外片子,我实在搞不懂,为那么引进那么多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对于他们的技术的先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电影不只是技术啊。难道引进大片是市场经济的选择,真的大家都和俺似的,只有看大片才去电影院?!应该这不是主要原因吧。
现在的80、90、00,看不到或难以看到别的类型的片子。他们从小就被这灌大的。对了,还可以加个韩剧和部分大尺度的片子。
冯小刚导演也是看到了这个问题,做为导演、一代名导演的责任心,让他担心中国电影的未来,这种心情急切,所以才会在电视节目中,把家里话,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了。
冯导啊,你用一己之力,去对抗社会一个时期留下的问题。因为那些影迷从小到大,就只看你的“小品”和“美国大片”,他们没接触或接触到极少的“有思想性,有深度内涵”的片子。就是你说的“走心”的片子。(打出”走心’这两个字时,再次,觉得你用错词了---大片你能说人家没用心做吗!)所以,他们没办法理解你的焦虑,对中国电影业的焦虑,更看不出你是用错了词儿。
而一些影迷的词语真的有些过激,冯导,还抗得住吧!加油!也请你能理解他们。

看《寻龙诀》之前,我和你一样,担心,着急中国的电影何去何从。当然,我一定没你焦虑的程度大,因为你是名导演,是有民族责任感的业内人士。
看了《寻龙诀》后,我想起有个影迷说你“老了”也许是对的。(开始时,我觉得这话有些重,为你抱不平)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体制内”的,不会转弯的,耿直的。
而你看
《寻龙诀》,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维,他不讨论感慨“干嘛引进那么多大片”,他不讨论“人心放没放进去”。他有很多的美剧大片的痕迹,他拾起文革时期散落一地的心的碎片。。。。
就电影的思想性和光影技术来看,他都不是特好的,但你能看出他在朝这方面努力。

冯导,建议你和帆嫂一起到电影院看一下这部电影。(不知道,还来得及不。我很讨厌“档期”这事的。我没钱,我要有钱,一定开一家专门播放过了档期的电影的——这可是商业点子,真有人看了我这个点子,开了影院,发财了,记得良心发现,分层给我啊!!!)

前面我说的,好的电影是不是一定要光影技术和思想性高度统一,缺一不可?!
随着人们追求个性越来越自由,电影种类越分越细,不敢说二者缺一不可是好电影的标准。但是,如果二者兼而有之,相辅相成,一定是锦上添花。
为什么说《寻龙诀》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电影的前景。
首先,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光影技术上的突飞猛进。看到我们有投资商业片的市场,有资本。
技术是早晚能赶得上的。
接下来,就是看编剧素材。《寻龙诀》中八卦、红卫兵等中国特色的元素的运用,让我们看到未来电影在中国。无论古今,中国都有丰富的有趣的耐人寻味的素材。古,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今,我们是“有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而美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素材很快会枯竭。我想很多电影人已经认识到这点了。
《功夫熊猫》里面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包括徽派建筑都融合到了电影里。

看了《寻龙诀》,我不再担心中国电影、电影观众,不再在意电影审批部门到底都引进些啥了。。。怎么都是成长。。。!相信人性在大的方向上是向善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
浦水风铃原创,转载请注明 出处: 浦水风铃s在路上 微信公众号

寻龙诀的相关影评

寻龙诀
墨染 • 无语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