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s Video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又名:

分类:未知 美国  2023 

简介:

更新时间:2024-04-17

Kim's Video影评:“纪录片”的再解构


很多电影里的迷影元素都让人感到尴尬甚至反感,原因就在于运用的生硬呆板,只是拼贴一些符号,多少显得刻意“蹭情怀”。

《金的音像店》的迷影不仅是“寻找经典电影”的设定,还包括了对各种电影相关的技巧性使用。它作用于主题:拍摄者对金先生卖出录像厅资产之真相的探查,卖出的动机就是”电影人的变质内因”,这也正是“电影”在现实世界中如何落地的结局。这引出了电影内部的真假虚实,在影片的推进中逐渐深化,又与影片外部的现实世界产生交互,在影片的结尾部分愈发凸显,给出了导演对主题的终极表达。


曾经的导演金先生无奈地卖出录像,主打艺术家身份的意大利政客斯加比则草率地处理录像,随意地弃置了在当地的重开店计划,一切让步于与黑手党的关联危机处理。电影人在现实面前的低头,电影本身在现实里的被让步与不重要,是录像厅沦落的真相,也是拍摄人作为迷影者而要挽救的现状:以纯粹的迷影之心,保护录像带。


拍摄者用正规纪录片中少见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拍摄,这种影像带有过强的主观性,因此不足以表现客观真实性优先的纪录片,甚至是“拍摄者意志与存在都要淡化”的标准的反面。同时,他又用了dv进行手持摄影,这种粗糙的画面质感、分辨率、摇晃取景,又是最贴近真实感的方式。二者结合起来即是完整的主题表现:个人的主观性本身就是“真实”,他从pov中看到的东西会激发他关联经典作品的内心反应,而对现实的不解、查明、挽救,则与前者一起组成了“迷影”的个人层面真相,同时在其过程中也表现了关于金先生、斯加比、电影之于现实受容的客观现状。


它一方面活用了经典电影的桥段,将它们与拍摄者逐步探查录像厅事件中的心绪、感受、相应勾连的经历相结合,二者在内容和情感层面产生对等,从而有效地表达了“电影组成了迷影者的人生”这一主题,不仅拼接出了他们的过往,也是他们在当下的所有真实的即时反应,同样以电影之名而指引着寻回录像的内心驱动力。


如此一来,“电影”就成为了迷影者的人生真实,光影组成了现实生活,这也带来了影片对技巧的第二层使用,即非纪录片的创作技法。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种技巧上的人为痕迹,其素材至少也是后期选择与编辑过的,否则不可能存在电影逻辑中的严谨表达效果,一些现实肯定不会如素材呈现的那样绝对。


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是“语言”,拍摄者遇到的意大利人都不会说英语,与拍摄者保持着“不会说,你来干什么”的询问,在语言与心态上双重强调“隔阂”。这是意大利与美国的隔阂,也对应着迷影者与普通人的隔阂,后者或许也从事电影行业,比如管理意大利录像店的那对夫妻,却对电影没有爱,随便接受了关门的决定,让录像带受潮。随后的警察局长段落,他说了英语,引出了第二个值得注意的技法,“拍摄素材不顺遂带来的真实感活用”。

他用英文对着镜头向金先生保证推进项目,这是语言与“迷影之心”与拍摄者的双重顺畅,却在开始前有一次打磕巴,说“从头再录一遍,此前的删除”。拍摄者显然没有删除,反而安排了这一段,强调了局长此言的“非真实”,而是一次“再来一条”的表演。这是他主观操作之下的表达倾向,“拍摄画面”的顺遂其实恰恰就代表了一种“表演”,因为现实不可能一直顺畅地推进下去。


电影经常会在各种时候带来被打断的画面,探查录像厅时被命令关掉摄像机后黑屏,接到金先生的电话时只剩下提示符号,以强调这些不顺遂的真实性,而拍摄行为的受挫也带来了一种声画与观众的“隔阂”,这些客观现状的表达上也包含了他作为第一人称的迷影受阻与坚持(在此现实下依然不放弃的追问)的主观性内容。并且,当他采访斯加比和金先生时,前者表述漂亮流畅,拍摄者却用介绍旁白强调“他此前多次拒绝回答”,而金先生采访的开场更是“收音坏了”,声音效果断断续续,这二人表现的才是“迷影与现实隔阂”之真相。

他们是内容层面中曾经的艺术家,金先生更是拍摄电影甚至自己进入电影画面,但现在他们已经变化。


在二人的身上,能明显感觉到拍摄者的有意对比。斯加比不愿回答关于录像厅的问题,也草率地放弃了录像厅入驻的计划,他辜负了意大利的迷影者,在过去的新闻片中拍摄者展示了意大利影迷在录像到来时的欢呼排队,斯加比享受颂扬,目的却是获取支持,随后在黑手党介入而负面影响时便关停。而在美国这边,金先生甚至说“现在的同事不知道我曾经干什么,不要提及”,他辜负的是美国影迷,开头询问街头路人时大家都表示知道录像厅,特别是有人是会员而很遗憾。电影的现况在二人的身上体现无疑,拍摄者的“探查事件与黑手党的联系”是重要内容,也是对二人从艺术家变质的现状探查。


此外,拍摄者的镜头运用还包括了很多局部段落的设计。如初次进入意大利厅时,pov下的他用手使劲开门,几次失败之下方才找到录像储藏室,唯一一扇可以打开的门,这正是他感受的现状:现实对“迷影心驱动追逐电影”的阻挠,最终的破开,但破开此刻只是一瞬,马上响起了警报,pov随即变成了狼狈逃窜。


在前半部中,我们能看到大量的主观表意痕迹。意大利人不可能都不会说英语,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对导演和录像店保持敌意和不知 。一些如“讲演ng并不删除”的处理更是导演的表达,而当事人或许只是单纯的措辞不当或打了磕巴。但是,这似乎不符合纪录片淡化导演存在的客观性要求,于本片而言却是如上所述,“主观”即是客观本身,它的娴熟本身就是“迷影”的最佳体现。


此外,拍摄者还经常用电影表意的逻辑整合素材,进行呼应。例如,开头的美国路人与初到意大利的路人,都被问询“是否知道录像厅”,前者表示知道,后者普遍无法回答,二者的跨段落对比是“语言”象征的“迷影心”的高下之分,拍摄者在录像厅发源的美国找到了更多影迷,而录像厅被政治意图导向而引入、关停的意大利,则已经没有这种氛围,迷影停留在过去的新闻片--正轨拍摄的绝对客观性影像--中。


这甚至带来了一种对电影文化之留存的“民族自豪感“,以录像带店为基础,电影在美国得到了非常好的尊重,迷影文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纯洁性,而作为“欧洲电影艺术重地”而理应具备文化基础的意大利却早已沦丧。而作为拍摄者努力的希望,他用反复的坚持询问、打开车内收音机,放出意大利店长创作的电影音乐,用“电影”打破了此刻的语言障碍 ,其本人又没有重开录像店,说明了其在现实环境中的受压。


用电影之爱冲破一切现实阻碍,这正是影片的目标与落点。在电影的结尾,导演给出了反转,从而引出了真实与虚构的多重混合。在最后营救录像带的时候,他看到仓库起火,似乎是黑手党和政治家在毁尸灭迹,就像他们此前让那个政客“莫名死亡”一样,但烟雾又在转瞬之间消失了。显然,这只是他的幻觉,而镜头在这里的处理更富有意味,只是平淡地移动,用一个连续的镜头拍摄了烟雾到意大利店长正常打开仓库门的变化。如此一来,导演就打通了真实与虚幻的边界:烟雾是他的幻觉,意大利的政治与黑手党对电影的打压也可能并不存在,所谓的“突破巨大黑幕挽救电影”本身可能都是他的主观想象,就像此刻终于正常打开的仓库门一样,看似的历经千辛万苦的手持dv之真实纪录,实际上是他基于个人主观性的“创作”--他在这里将意大利店长打开仓库门与此前店长拒绝的画面相结合,正是在真实表层影像之中的又一次“创作”。


这种推翻客观而引出主观性本质的反转设计,是又一个电影技法。它形成了一种成分复合而交互作用的“电影爱”表达:导演用电影的技法“创作”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捍卫电影的“真实”影像,创作出来的真实即对应了他给自己的“幻听”,对应着对事情想象的“幻觉“,但这背后的电影之爱即是属于他个人的真相,又反过来对应了他用技法拍摄出来的“纪录片之真实世界”,并非符合客观标准的真正纪录片,也不是客观的真实事件与世界,而是用技法创造的电影化强主观性虚构世界,却是他个体人生世界里的真实,是电影高于一切也组成一切的世界---这也是对此前各经典影片运用的升级,从“作品印证、表现、反映而组成他的生活经历与复杂心境,到“电影直接成为其个人真实世界的全部”--又以对技法的纯熟掌握而展现出了对电影热忱的微观证明,就像所有人都会对前半部的内容深信不疑,被“骗”到自以为在看纪录片的程度。


个人的幻听与想象是电影的造梦,“对黑手党和政治的捍卫电影之旅”的故事反映故事内“人物”的行动内心与故事外“真人”的本质状态,“电影大于一切,人生中只有电影”,于是想象成为了个人的现实,电影成为了个人的纪录片,制造虚构、以人为手段混淆出真实感的创作技法,也就成为了对个人真实内心的确切抒发,而技法本身的水平与经典作品的灵活运用,又具体地证明了其热爱的落实与成果,电影世界变成了他所处的现实世界。这样的多重结合,在各自的层面内部表现着“迷影“,又以交互而将迷影的主观性存在变成了至高的客观真理,甚至是这个电影所处的世界中唯一存在的“绝对真实”,升级出了更高级别的“迷影”。


他看到一切所谓的“政治与黑手党的黑暗现实”,其实都只是金过于热爱电影的幻觉,这也在他与金先生的对话中得到了另一个层面的证明,“我在仓库里听到了录像带对我的求救“,幻听才是他最终进行盗窃,完成电影拯救行动的驱动力。但是,就像烟雾到仓库门这一镜头移动所展示的那样,本作中虚构与真实的边界是模糊的,真假混合才是伪纪录片的完美呈现效果。


在作品内部的范畴之下,黑幕打压电影的幻想是假,但录像带不得公开的现状是真,对录像带的幻听是假,对电影的热爱却是真。而在导演的暗示中,这还延伸出了更现实的层面:在美国录像店重开业的最终段落中,镜头停在了netflix影视作品的广告牌上,网飞的logo提醒着流媒体的入侵--在这个互联网的碎片化、轻度化时代中,以录像带为根基而形成迷影圈子与文化,乃至于由“录像带之实物崇拜”而对应的电影崇拜,其形成的电影文化与艺术本身,都已经失去了受众尊重与立足环境。电影成为了用手机随意打开与关闭,可以在任何片段节点上随便观看与停止,完全轻率接收并草率评价的轻浮娱乐,不再被当成“需要端正、完整观看”的文艺作品,而以尊重态度与线下方式进行完整深度交流的录像店与“迷影氛围”也不复存在了。在行业的生产判断与消费者的接收心态之中,正经的“电影”面临消亡,剩下的只是以电影时长制作的“视频”。因此,在本片之外的现实世界中,电影的巨大危机是绝对存在的客观真实。


于是,在其内部混合真假的本作则可能是完全的虚构创作,它对现实真相的象征内容却是真实的。在后半部中,意大利警察说出了“记住,意大利才是艺术的发源地”,并做出挑衅的手势,此处的人与话可能是真实也可能是表演,但作品世界中的它蕴含“对电影艺术不再敬畏的傲慢“,却真实地存在于影片外的世界中,而导演不卑不亢的回复也同样如此。此外,在处理意大利黑手党和政治的结局时,我们也看到了相应的虚实模糊,就像烟雾是“旁白真相里的假”与“影像真实里的实”,意大利的真相也没有在叙事中被交代清楚,它可能是导演的个人想象,也可能有着或多或少的真实成分,这也是本片中所有人与事的最终状态。在影片内部,它们是可能的真与可能的幻觉想象之假,在影片外部则对应以影片反映的“电影生态与导演心境”之真与影片本身内容的不同程度之假。


客观层面的“电影面临危机”现状,以及主观层面的“拯救电影”之心境,从片中的“对抗黑手党和政治”,到片外作为本片创作动机的“以本片唤醒世界的迷影心,找回电影爱而改变现状”之热情与信念。


他拥有绝对的迷影热爱,这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在作品呈现的现实世界里成为了仅存的真实内容。在前半部中,他用镜头和叙事的技法引导着观众,让那些似是而非的人物反应和言谈举止具有了特别的观感,似乎都隐藏着什么,进而让我们跟着他的个人解说走了下去,深信其真实性。这是技巧的展示,让非真实的“影像内容”成为了似乎客观的纪录片,而对他人的电影技巧也正对应了对自己的“幻听”,由电影爱才能掌握的技巧变成了极端的电影爱本身,让自己眼前的真切世界成为了客观上非真实“电影化虚构空间”,“电影”已经成为了个人的“真实”。


为了表现这一点,我们看到了导演个人努力的巨大主观能动性,他似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黑手党和政治黑幕,也改变了金先生,唤醒了他曾经的迷影之心,最终将录像店开回了美国。同时,导演也愈发强调了电影化的技巧与虚构属性,将它们更密切地与现实进行混合。对于金先生,导演每次都会切入他在年轻时的照片,与现在进行对比,暗示“唤醒年轻时的初心”。而在第二次接受采访时,去意大利努力而失败的金先生表示“很遗憾,就到此为止了“。他已经有了转变,但暂时受挫于现实,这符合片中的真实阶段,导演却安排他说出“可以了吗,结束录制吗”作为收尾,是此前对意大利局长发言的反向操作,都强调了“摄像机与表演”的存在,从而在画面质感与纪录片属性的真实中加入了掌镜人与创作者的主观引导。


金先生有所转变,需要导演进行下一步的推动,由此引出了盗窃行动和金先生在美国的开业。这种转变甚至作用到了意大利一方,曾经受到“压制”而不开业的意大利店长继续电影音乐的创作。但是,行动本身带有的明确“真假混合”属性,也为此后金先生转变进行了定义。


而在另一方,后半部中关于“金先生和导演的阻碍者”的呈现也同样如此。对斯加比的采访发生在各种枪击暗杀事件的照片环绕之中,这暗示了斯加比身上的黑手党意味,而在斯加比演讲时,镜头给到倾听的党派领袖,旁白与其意味深长的沉思表情都表现着他对斯加比的涉事,而斯加比却对提问含糊躲闪,“只接受了这一次问话”,领袖更是对自己的参与矢口否认。这似乎是关于黑幕的真相记录画面,实际上却有强烈的主观成分,旁白内容是导演无证据的推测,与斯加比和领袖接触的素材不可能只有这一次,暗示黑手党的照片环境显然是有意选取,特写镜头与此后对领袖的特写一样,都是导演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进行的个人主观推测,是引导观众感受、信息接收方式的标准电影化手法。


这是对虚构的真实感营造,是电影的“骗术”,也是电影脱离戏剧和文学而独有的表达方式与独有魅力,是历代电影大师逐渐摸索、实验、接力而不断升级与完善的影像与声画结合之语言。它给予了本片在整体上“伪度不明”的伪纪录片属性,其本身则展示着电影绝对真实存在的艺术魅力,而导演对此的熟练应用与借本作的强调之意,则是同样真实的迷影之爱。


在对斯加比和市长的拍摄中,导演先拍摄了斯加比的新闻画面,以其狰狞姿态的新闻真实性作为“阻碍对象”的呈现,但新闻内容的选取即是导演的主观意志,而并非普通使用而是“用摄像机拍摄播放新闻的屏幕”则更强化了掌镜者导演的个人视角和主观意志,似乎真实的斯加比只是导演想给我们看的斯加比,这也引出了随后dv影像中斯加比的全部状态,包括市长也是如此。他们与金先生需要翻译才能沟通录像带事宜,随后不支持行动,其阻碍都有着导演在素材选择、剪辑引导、甚至剧本书写上的放大或“安排”。


而在导演和金先生一方,导演的手在仓库中点亮火柴,第一人称之下的主观性“拯救电影世界之黑暗”得到了明显的表现。而盗窃录像带的行动更是明确的真假混合,他向意大利政府申请“在仓库里拍一部盗窃的戏”,随后真的盗窃了仓库里的录像带。在盗窃一段中,摄像机的位置已经不再是个人纪录片里的dv手持,而是有了更多的机位,这让它的影像不再只是此前的单一状态,而有了比重不小的“拍摄盗窃影片”之感。


作为盗窃者,他们先参加假面舞会,身份和舞会都是真真假假。其假面的电影大师更是如此:“大师“们完成了盗窃,这当然是假的,但“大师”的电影精神引导了以电影之名的盗窃行动,却是影片内部的真,是“幻听与拯救录像带之心”的扩展升级。在最后,金先生与导演复述的戈达尔等大师的自我抒发之言,正是对假象中绝对真实--从片中到片外现实世界--之盗窃心境与拍摄动机的强化。因此,大师们虽然没有亲自下场盗窃而对抗,但他们却绝对反感电影的现状,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对抗,马丁斯科塞斯和科波拉对漫威的批判正是如此。这也让大师们的面具成为了精神的凝聚,寄托并爆发在了导演等人的身上,让他们在片中作为大师的合一存在而完成盗窃,等同于大师本人的到场。

而在片外,大师们的精神也与导演合一,等同于自己站在摄影机后面一样,与导演一起拍摄了这部《金的音像店》,表达自己的电影热爱与挽救意志 。片内的真假,片外的虚实,片中真假结合之上的“作品之虚”与片外“创造此真假之虚”的“主旨内容与创作动机之实”,达到了完美的合一。


导演对自我真假虚假的表现,还有着对外部现实的更多打通。作为最后一部“阐述自我”的经典电影运用,他选择了《公民凯恩》,用玫瑰花蕾的释义不明确来解释自己之于幻听和真实的不明确,用凯恩的困境来自比。这无疑是最恰当的点睛之选,片中的凯恩始终以“调查者采访与取证”的倒叙形式出现,是其在旁人视角理解中的主观性存在,虚实真假始终是混合的,这对应了《金的录像店》的作品内部。

而在两部电影之外的现实中,奥森威尔斯的艺术在当时面临商业化好莱坞打压的困境,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大的被害者,而当代的大师和迷影人--事实上大师肯定也都迷影--乃至于电影艺术本身,也都成为了相应的受害者。

并且,导演自身与其代表的迷影群体,一方面同样是受害者,一方面也要以心志和热情去对抗,就像奥森威尔斯对好莱坞的不妥协,以及当代大师对“迎合互联网化标准模式”作品的抨击。导演当然也意识到了难度,他在影片里的世界可以轻松模糊掉黑手党和政治的存在,从而解决问题,也轻易扭转金先生,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环境更加恶劣的意大利,让其店长得以继续创作电影音乐,但在现实里却很难做到“对抗流媒体“与“对电影傲慢过度”的大环境。


在影片的结尾,导演也有更多的暗示设计。领袖始终否认参与,斯加比和市长则生涯顺遂,这带来了又一次的真假混合,似乎意味着黑幕在电影世界内的不存在之真,因此才让涉事人不足以被问责,从而证明了此前导演基于臆测而拍摄的主观性引导画面之假,又似乎说明了黑幕本身的真,足以包庇参与者,而意大利的“并未彻底改变“本身又是绝对意义上的真,即使没有黑幕,政治家也依然不关心电影,依然是轻率处理录像带的存在,这又暗含了现实世界里的真相---即使在由导演完全掌控而轻易可扭转的电影世界,完美的结局也是不可实现的,这正说明了着导演对目标在现实里实现难度的认知。而大师和迷影群体也同样如此。


显然,重要的不是实现与否的结果,就像本片能起到的作用也会极其微不足道,而是迷影的保持与对抗的不懈。


这个思路让人想起了今年奥斯卡提名真人记录短片的《奶奶跟外婆》。它与普通的纪录片有本质性的区别,它并没有强调自己的客观性,甚至没有淡化摄像机的存在,反而让拍摄对象时刻强化着自己与拍摄者的互动,更有着不停的自白,让他们的“表演性”得到凸显。


导演有意为之的设计感,首先体现在了镜头语言的强度上,它拥有远多于普通纪录片的“镜头表达”。这恰恰引出了导演的构思,他先以此剥离了“乐观人生”的真实感,并用镜头设计去强调“反向真相”的存在,逐渐在设计感的镜头中呈现出所谓的“真相”,配合人物不间断的自白,似乎证明了人物与拍摄的同步“暴露”: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无法表演下去,真心流露出来,改变了自白与拍摄中的情绪表达,此前的积极便成为了念稿与表演。而在这之后,导演恰恰带来了绝对的真实,先承认“拍摄创作”中的主观意志存在,再带来其基础之上的“依然留存之真相”,从而以退为进,解决了纪录片创作中最容易被质疑的“创作者干预”问题。


每一处的导演参与,导演在对话与“镜头之眼”中与老人的口头、“对视”之交流,包括整个作品中的所有设计,便都在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下包含了本质的真实内容:导演怀着二者之间无比浓烈的真切爱意,反映了与自己羁绊的两位老人的生活状态。所有纪录片都会存在“导演意志”的嫌疑,由于素材整编、剪辑安排、线索布置、镜头语言的必然存在,这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夸张点说的话,本片其实不是一部标准的纪录片,而是一部“伪纪录片“。但是,它恰恰提供了一条通向“更深度、强烈之真实感”的思路,甚至可能更高于传统纪录片。


《金的音像店》对其提出议题的挖掘和思考其实并不深入,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以“迷影”为中心的表达系统构建,对于各种技巧的高阶使用,游弋在主观与客观之间,二者又高度结合而成主题,做到这一步本身就是“迷影”程度的体现。

于是,将“迷影”化为表达的手段,其情感驱动拍摄的探查事件,其所得带来拍摄的手法设计,这就显得真诚而有趣了。它不仅有迷影的态度,更有迷影收货的展示。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